本系统内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税收政策,办税流程及表单填报要求等以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为准。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

  • 下载空表单
    •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doc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doc
  • 如何填报
    • 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有什么政策规定?
      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有什么政策规定?
    • 专项附加扣除---继续教育,有什么政策规定?
      专项附加扣除---继续教育,有什么政策规定?
    • 专项附加扣除---大病医疗,有什么政策规定?
      专项附加扣除---大病医疗,有什么政策规定?
    • 专项附加扣除---住房贷款利息,有什么政策规定?
      专项附加扣除---住房贷款利息,有什么政策规定?
    • 专项附加扣除---住房租金,有什么政策规定?
      专项附加扣除---住房租金,有什么政策规定?
    • 专项附加扣除---赡养老人,有什么政策规定?
      专项附加扣除---赡养老人,有什么政策规定?
    • 1.7大病医疗支出金额如何查询
      1.7大病医疗支出金额如何查询
  • 举例说明
    • 专项附加扣除的基本情况案例
      专项附加扣除的基本情况案例
  • 政策问题
    • 专项附加扣除的报送规定有哪些?
      专项附加扣除的报送规定有哪些?
    • 专项附加扣除电子模板填写常见问题
      专项附加扣除电子模板填写常见问题
  • 文件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7号)
    • 《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发〔2018〕41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发〔2018〕41号)
    •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1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有关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2号)
    •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有关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2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有关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2号)
(一)纳税人按享受的专项附加扣除情况填报对应栏次;纳税人不享受的项目,无需填报。纳税人未填报的项目,默认为不享受。 (二)较上次报送信息是否发生变化:纳税人填报本表时,对各专项附加扣除,首次报送的,在“首次报送”前的框内划“√”。继续报送本表且无变化的,在“无变化”前的框内划“√”;发生变化的,在“有变化”前的框内划“√”,并填写发生变化的扣除项目信息。 (三)身份证件号码应从左向右顶格填写,位数不满18位的,需在空白格处划“/”。 (四)如各类扣除项目的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多张《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

填报日期:纳税人填写本表时的日期。 扣除年度:填写纳税人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所属年度。

填报日期:年 月 日 扣除年度:

纳税人姓名:填写自然人纳税人姓名。 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有中国居民身份证的,填写公民身份号码;没有公民身份号码的,填写税务机关赋予的纳税人识别号。

纳税人姓名: 纳税人识别号:□□□□□□□□□□□□□□□□□□

填写纳税人有效的手机号码、电子邮箱、联系地址。其中,手机号码为必填项。

纳税人信息

手机号码
必填
电子邮箱
联系地址
配偶情况
□有配偶 □无配偶
纳税人有配偶的填写本栏,没有配偶的则不填。具体填写纳税人配偶的姓名、有效身份证件名称及号码。

配偶信息

姓名
身份证类型
身份证号码
一、子女教育
较上次报送信息是否发生变化:□首次报送(请填写全部信息) □无变化(不需要重新填写) □有变化(请填写发生变化项目的信息)

子女一

姓名
身份证类型
身份证号码
□□□□□□□□□□□□□□□□□□
出生日期
当前受教育阶段
□学前教育阶段 □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 □高等教育
当前受教育起始时间
年 月
当前受教育结束时间
年 月
子女教育终止时间(不再受教育时填写)
年 月
就读国家(或地区)
就读学校
本人扣除比例
□100%(全额扣除) □50%(平均扣除)

子女二

姓名
身份证类型
身份证号码
□□□□□□□□□□□□□□□□□□
出生日期
当前受教育阶段
□学前教育阶段 □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 □高等教育
当前受教育起始时间
年 月
当前受教育结束时间
子女教育终止时间(不再受教育时填写)
年月
就读国家(或地区)
就读学校
年 月
本人扣除比例
□100%(全额扣除) □50%(平均扣除)
二、继续教育
较上次报送信息是否发生变化:□首次报送(请填写全部信息) □无变化(不需要重新填写) □有变化(请填写发生变化项目的信息)
学历(学位)继续教育
当前继续教育起始时间
年月
当前继续教育结束时间
填写接受当前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结束时间,或预计结束的时间,具体到年月。

年月

学历(学位)继续教育阶段
□专科 □本科□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其他

职业资格

继续教育

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类型
□技能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
证书名称
证书编号
发证机关
发证(批准)日期
三、住房贷款利息
较上次报送信息是否发生变化:□首次报送(请填写全部信息) □无变化(不需要重新填写) □有变化(请填写发生变化项目的信息)
房屋信息
住房坐落地址
填写首套贷款房屋的详细地址,具体到楼门号。

省(区、市 ) 市 县(区) 街道(乡、镇)

产权证号/不动产登记号/商品房买卖合同号/预售合同号
填写首套贷款房屋的产权证、不动产登记证、商品房买卖合同或预售合同中的相应号码。如所购买住房已取得房屋产权证的,填写产权证号或不动产登记号;所购住房尚未取得房屋产权证的,填写商品房买卖合同号或预售合同号。

房贷信息

本人是否借款人
按实际情况选择“是”或“否”,并在对应框内打“√”。本人是借款人的情形,包括本人独立贷款、与配偶共同贷款的情形。如果选择“否”,则表头位置须填写配偶信息。

□是 □否

是否婚前各自首套贷款,且婚后分别扣除50%
按实际情况选择“是”或“否”,并在对应框内打“√”。该情形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前各有一套首套贷款住房,婚后选择按夫妻双方各50%份额扣除的情况。不填默认为“否”。

□是 □否

公积金贷款/贷款合同编号
贷款期限(月)
填写住房贷款合同上注明的贷款期限,按月填写。
首次还款日期
填写住房贷款合同上注明的首次还款日期。
商业贷款/贷款合同编号
贷款银行
贷款期限(月)
首次还款日期
四、住房租金
较上次报送信息是否发生变化:□首次报送(请填写全部信息) □无变化(不需要重新填写) □有变化(请填写发生变化项目的信息)
房屋信息
住房坐落地址
填写纳税人租赁房屋的详细地址,具体到楼门号。

省(区、市 ) 市 县(区) 街道(乡、镇)

租赁情况

出租方(个人)姓名
身份证类型
身份证号码
□□□□□□□□□□□□□□□□□□
出租方(单位)名称
纳税人识别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主要工作城市(填写市一级)
填写纳税人任职受雇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地区、州、盟)。无任职受雇单位的,填写其办理汇算清缴地所在城市。
住房租赁合同编号(非必填)
租赁期起
租赁期止
填写纳税人住房租赁合同上注明的租赁起、止日期,具体到年月。提前终止合同(协议)的,以实际租赁期限为准。
五、赡养老人
较上次报送信息是否发生变化:□首次报送(请填写全部信息) □无变化(不需要重新填写) □有变化(请填写发生变化项目的信息)
纳税人身份
□独生子女 □非独生子女
被赡养人一
姓名
身份证类型
身份证号码
□□□□□□□□□□□□□□□□□□
出生日期
与纳税人关系
□父亲□母亲 □其他
被赡养人二
姓名
身份证类型
身份证号码
□□□□□□□□□□□□□□□□□□
出生日期
与纳税人关系
□父亲□母亲 □其他
共同赡养人信息
姓名
身份证类型
身份证号码
□□□□□□□□□□□□□□□□□□
姓名
身份证类型
身份证号码
□□□□□□□□□□□□□□□□□□
姓名
身份证类型
身份证号码
□□□□□□□□□□□□□□□□□□
分摊方式*独生子女不需要填写
□平均分摊□赡养人约定分摊 □被赡养人指定分摊
本年度月扣除金额
填写扣除年度内,按政策规定计算的纳税人每月可以享受的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金额。
六、大病医疗(仅限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申报时填写)
较上次报送信息是否发生变化:□首次报送(请填写全部信息) □无变化(不需要重新填写) □有变化(请填写发生变化项目的信息)
患者一
姓名
身份证类型
身份证号码
□□□□□□□□□□□□□□□□□□
医药费用总金额
填写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记录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总金额。
个人负担金额
填写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记录的基本医保目录范围内扣除医保报销后的个人自付部分。
与纳税人关系
□本人□配偶 □未成年子女
患者二
姓名
身份证类型
身份证号码
□□□□□□□□□□□□□□□□□□
医药费用总金额
个人负担金额
与纳税人关系
□本人□配偶 □未成年子女
七、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
较上次报送信息是否发生变化:□首次报送(请填写全部信息) □无变化(不需要重新填写) □有变化(请填写发生变化项目的信息)
子女一
姓名
身份证类型
身份证号码
□□□□□□□□□□□□□□□□□□
出生日期
本人扣除比例
□ 100%(全额扣除) □ 50%(平均扣除)
子女二
姓名
身份证类型
身份证号码
□□□□□□□□□□□□□□□□□□
出生日期
本人扣除比例
□ 100%(全额扣除) □ 50%(平均扣除)
子女三
姓名
身份证类型
身份证号码
□□□□□□□□□□□□□□□□□□
出生日期
本人扣除比例
□ 100%(全额扣除) □ 50%(平均扣除)
需要在任职受雇单位预扣预缴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时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填写本栏
重要提示:当您填写本栏,表示您已同意该任职受雇单位使用本表信息为您办理专项附加扣除。
扣缴义务人名称
纳税人由扣缴义务人在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时办理专项附加扣除的,填写扣缴义务人名称全称及纳税人识别号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扣缴义务人纳税人识别号(统一社会信息代码)
□□□□□□□□□□□□□□□□□□□□□□□□□□□□□□□□□□□□

本人承诺:我已仔细阅读了填表说明,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 》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填写本表。

本人已就所填的扣除信息进行了核对,并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纳税人签字: 年 月 日

扣缴义务人签章:

经办人签字:

接受日期: 年 月 日

代理机构签章:

代理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经办人签字: 经办人身份证件号码:

受理人:

受理税务机关(章):

受理日期: 年 月 日

国家税务总局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