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填写纳税人姓名。

填写纳税人有效的身份证件名称。中国公民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的,填写居民身份证;没有居民身份证的,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者港澳居民居住证、台湾居民通行证或者台湾居民居住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外国人工作许可证或者护照等。

填写纳税人有效身份证件上载明的证件号码。

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上载明的“公民身份号码”;没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填写税务机关赋予的纳税人识别号。

纳税人为居民个人的填“否”。为非居民个人的,根据合同、任职期限、预期工作时间等不同情况,填写“是,且不超过90天”或者“是,且超过90天不超过183天”。 其中,纳税人为非居民个人的,填写“是,且不超过90天”的,当年在境内实际居住超过90天的次月15日内,填写“是,且超过90天不超过183天”。

填写纳税人取得的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规定的应税所得项目名称。同一纳税人取得多项或者多次所得的,应分行填写。

填写当月(次)扣缴义务人支付给纳税人所得的总额。

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填写,取得其他各项所得时无须填写本列。居民个人取得上述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费用填写“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费用按收入的20%填写。非居民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费用按收入的20%填写。

填写纳税人各所得项目收入总额中,包含的税法规定的免税收入金额。其中,税法规定“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70%计算”,对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计的30%部分,填入本列。

按税法规定的减除费用标准填写。如,2019年纳税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按月申报时,填写5000元。纳税人取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填写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按收入的20%填写。

填写按规定允许扣除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金额。

填写按规定允许扣除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的金额。

填写按规定允许扣除的失业保险费的金额。

填写按规定允许扣除的住房公积金的金额。

填写按规定允许扣除的年金金额。

填写按规定允许扣除的商业健康保险金额。

填写按规定允许扣除的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的金额。

填写财产转让所得中允许扣除的财产原值金额。

填写取得收入过程中允许从收入中扣除的税费。

填写按规定允许扣除的其他项目金额。

填写本纳税年度截至当前月份,扣缴义务人支付给居民个人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或者支付给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的劳务报酬所得的累计收入额。扣缴义务人支付其他所得不填写。

扣缴义务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或者从业的月份数计算。

填写本年度截至当前月份,扣缴义务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按规定纳税人允许扣除的“三险一金”的累计金额。

填写截至当前月份,扣缴义务人支付居民个人纳税人工资薪金时纳税人按规定可享受的子女教育扣除的累计金额。

填写截至当前月份,扣缴义务人支付居民个人纳税人工资薪金时纳税人按规定可享受的继续教育扣除的累计金额。

填写截至当前月份,扣缴义务人支付居民个人纳税人工资薪金时纳税人按规定可享受的住房贷款利息扣除的累计金额。

填写截至当前月份,扣缴义务人支付居民个人纳税人工资薪金时纳税人按规定可享受的住房租金扣除的累计金额。

填写截至当前月份,扣缴义务人支付居民个人纳税人工资薪金时纳税人按规定可享受的赡养老人扣除的累计金额。

填写截至当前月份,扣缴义务人支付居民个人纳税人工资薪金时纳税人按规定可享受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扣除的累计金额。

填写本年度截至当前月份,扣缴义务人支付居民个人纳税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取得佣金收入纳税人按规定允许扣除的年金(包括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健康保险、税延养老保险及其他扣除项目的累计金额。

填写按规定实行应纳税所得额减计税收优惠的减计比例。无减计规定的,可不填,系统默认为100%。如,某项税收政策实行减按6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则本列填60%。

是指按照税法及相关法规、政策规定,可以在税前扣除的捐赠额。

根据相关列次计算填报。 ①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填写累计收入额减除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②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填写收入额减去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③居民个人或者非居民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填写本月(次)收入额减除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取得的佣金收入,填写累计收入额减除累计减除费用、累计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④居民个人或者非居民个人取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填写本月(次)收入额。 ⑤居民个人或者非居民个人取得财产租赁所得,填写本月(次)收入额减去减除费用、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⑥居民个人或者非居民个人取得财产转让所得,填写本月(次)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允许扣除的税费后的余额。 其中,适用“减按计税比例”的所得项目,其应纳税所得额按上述方法计算后乘以减按计税比例的金额填报。 按照税法及相关法规、政策规定,可以在税前扣除的捐赠额,可以按上述方法计算后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填写各所得项目按规定适用的税率(或预扣率)。

填写各所得项目按规定适用的速算扣除数。没有速算扣除数的,则不填。

根据相关列次计算填报。第37列=第34列×第35列-第36列。

填写符合税法规定可减免的税额,并附报《个人所得税减免税事项报告表》。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以及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取得佣金收入,填写本年度累计减免税额;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以外的所得或非居民个人取得各项所得,填写本月(次)减免税额。

填写本年或本月(次)纳税人同一所得项目,已由扣缴义务人实际扣缴的税款金额。

根据相关列次计算填报。第40列=第37列-第38列-第39列。